2025年9月18日至11月4日,面向我院硕士研究生的《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》系列专题讲座顺利举办。本次讲座分为五期,分别由我院五位法学研究所所长李宗录教授、李钢教授、秘明杰教授、王次宝副教授、韩天竹副教授主讲。讲座内容涵盖法学研究方法、论文选题确定、论文主体写作、写作材料检索、学术论文规范等多方面。

李宗录老师围绕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创新和逻辑展开讲座。李老师从复合应用型高层次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,指出学术论文应结合理论研究解决法律实务问题,在实务需求中定位论文的创新价值。就此,他对选题创新、研究方法创新、观点创新等进行了深入讲解。李老师强调,应当通过对司法案例、实务数据的统计、分析,提炼法律实务问题和规律,并就学术论文如何进行合理的结构安排进行了讲授。他指出,论文的结构设计需要首先明确论文的“领域特征”与“主题类型”,然后再围绕“理论基础—提出问题—分析问题—解决问题”的核心逻辑搭建框架,最后在问题意识与论证逻辑统一的前提下展开论文写作。

李钢老师以“漫谈法学研究方法”为题,从法学研究方法的概念、分类和运用三个方面展开。李老师首先强调了批判性思维对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的重要性,并告诫同学们在研究中应注重证明和逻辑。随后,他以法学研究方法之争和法学研究问题之分为切入点,详细介绍了法学研究的主要方法,并向同学们推荐了有助于培养法学思维的中外文献著作。讲座最后,李老师梳理了不同法学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,并就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建议。

秘明杰老师围绕学术论文写作、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展开讲座。关于学术论文写作,秘老师从学术论文是什么、为什么要写学术论文、怎样写好学术论文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讲解,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重要性。他指出,法学专业论文的写作需要培养选题意识、论证意识、读者意识、风格意识,应当学会从多种途径和渠道获取学术信息,并应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把握论文结构模式,做到环环相扣、逻辑严密。关于学术规范,秘老师强调学术论文写作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术引用规范,正确使用注释,严谨治学、遵纪守法,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,反对学术不端行为。

王次宝老师以当前热点案例为引入,从寻找题目、收集资料、展开写作、进行投稿、后期应用以及互动答疑等六个环节详细阐释了法学论文的写作方法。王老师指出,同学们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热点、政治动态、立法动向、学科前沿等,结合社会需求进行选题,要善用学校提供的平台资源和各类法学网站收集资料,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实践调研,有效积累学术信息与资料。他还指出,写作命题要小而集中,摘要要以第三人称展开,关键词应避免选过长的词组,文献综述不能只“综”不“述”,引言应说明研究的背景与目的,正文应逻辑严谨且内容充实,脚注与参考文献应注意规范细节,投稿时要全面了解投稿规则,投稿后要注意对论文的后期修改与应用。在互动答疑环节,王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论文写作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。

韩天竹老师以法学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为主题,从文献检索核心认知、论文框架搭建、人工智能工具运用、文献综述写作和规范引文等多个方面展开讲座。关于检索内容,韩老师指出,应当明确区分一次文献与二次文献,并且文献综述要聚焦二次文献,以避免陷入“引用法条证明观点”的逻辑误区。关于论文框架,她结合实例分析了常见的逻辑漏洞,强调了自圆其说的逻辑重要性。在人工智能工具应用方面,她强调要合理、谨慎运用AI工具,以便其高效辅助文献整理等工作。此外,韩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文献的获取与分析技巧,她以数据出境为例,阐述了应当综合利用各种途径进行高效检索,并具体演示了如何利用知网寻找研究热点、查找核心文献,同时她还强调了文献综述的后续整理。
本年度《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》系列讲座是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,通过系统讲座,同学们对学术研究和论文创作有了深入细致的认知和理解,为自己日后开展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打开了思路,提供了指引。
撰稿人:朱耀彬、唐宇
审稿人:李宗录、李钢、秘明杰、王次宝、韩天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