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9月9日下午,国际法研究所于图书馆1318会议室举行国际法研究所2025级新生见面会。本次见面会由单娟老师主持,孙法柏、单娟、牟青以及李小静老师出席见面会,2025级共11名新生和一名留学生参与本次见面会,共同展望国际法学习与研究的新篇章。

见面会伊始,新生们依次进行自我介绍,表达了对未来三年研究生生活的期待与憧憬,表示希望在国际法所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与师长、同学共同成长、不断进步。
孙法柏教授向新生简要介绍了国际法所的学科方向。他强调,涉外法治建设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,国际法专业因其涉外属性和国家战略支持,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。国际法不仅适用于政府机构、国际组织,也在企业和律师事务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。他鼓励同学们将国际法与其他法学领域相结合,拓宽研究视野,增强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
在谈及国际法的学习方法时,孙教授指出,国际法学习不应局限于单一学科,而应立足于整体法律体系,具备国际视野和跨领域思维。“全球化的道路是不可阻挡的,”他勉励同学们珍惜时光、专注学业,努力成为“全院标杆”,不虚度光阴,不负韶华。

单娟教授则介绍了国际法所的师资团队。她表示,国际法所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、学术背景多元、凝聚力强的教师队伍,已取得国家级一流课程等多个重要成果。她希望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、融入集体,并强调研究生阶段不仅是知识积累的过程,更是研究方法和工作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。她鼓励同学们与不同导师多交流,建立真诚、互助、纯粹的师生关系。

牟青老师从三个方面分享心得:一是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,提醒大家科学规划学业、论文与实习,珍惜纯粹追求目标的快乐时光;二是注重身心健康,学会释放压力,保持情绪稳定,遇到问题及时与导师、同学沟通;三是建议同学们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文献、国际判例和一手资料,紧跟国际法学术前沿,提升专业素养。

李小静老师分享了自己初入研究生阶段的感受,认为无论本科是否攻读法学,研究生阶段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她回忆起博士导师的教诲——“为学先为人”,强调做学问的前提是踏实做人、保持真诚,在与师生共同研究、合作的过程中始终彼此尊重。她还鼓励大家保持好奇心,在三年中发现国际法的趣味与深度:“无论是国际规则、公约,还是主权、人权,甚至是海洋法、生物多样性、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,都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内容。希望可以一起学习、共同进步。

整场见面会气氛融洽,师生互动密切。新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,对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。此次见面会不仅增强了国际法所的凝聚力,也为2025级新生顺利开启研究生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